跳到主要內容區

111年校務發展特色躍升計畫簡介

碧湖山色
內湖校區│碧湖山色

 

摘  要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為全國唯一以一貫制學制的傳統藝術學府,其前身為復興劇校及國光藝校,歷經兩校合併、改制、升格,成為培養傳統表演藝術人才之學府,也是傳承經典劇目之重要文化基地。本校為因應臺灣的多元文化,建立不同於其他表演藝術相關校院系所的教育特色,規劃實施12年、10年、7年一貫制學制之藝術專業學府,現設有全國獨一無二之專業學系及附屬劇團,包括:京劇學系、民俗技藝學系、戲曲音樂學系、歌仔戲學系、劇場藝術學系、客家戲學系、京劇團、綜藝團及青年實習劇團。

    多數一般大學可以因應社會趨勢,開設流行時尚的系所。但我國傳統文化漸漸被現代化的浪潮所淹沒。當今社會對傳統文化有興趣的青年逐漸減少,然而文化是一個國家集體意識的根本,倘若任憑傳統文化消逝於市場喜好,將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危機。本校為承擔傳統文化保存與傳承之任務,多年來不論是培育青年人才,亦或是保存傳統文化皆不遺餘力,在資源的需求上急需政府的重視與協助。一方面給予傳統表演藝術學子及教師更優質與健全的教學環境,另一方面透過本校保存、傳播和創新更多經典的傳統劇目,方能不負先人的教誨。

    計畫以本校宗旨:「傳承並創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重點:「拓展戲曲夥伴之發展合作」、「優化教學、研究發展及學習資源」、「加速國際化能見度」’「力行社會責任、實踐永續發展」及導入聯合國所列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及教育目標:「培育優質戲曲專業人才並發揚傳統表演藝術」為出發點,發展出「提升傳統表演藝藝傳承質與量」、「培育新生代人才與推廣戲曲藝術美學」和「開創厚實文化底蘊發展跨域合作」三大策略,作為本校111年校務發展特色躍升的核心概念。為避免本案與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之執行重疊,本計畫更著重於透過「經典劇目傳承」、「臺灣戲曲數位教材整合平臺」、「戲曲虛實文物互動空間」、「專業培育平臺」、「特色展演補助」、「湖光山色藝術季─秋季公演」、「科藝創演」、「創意展演」及「戲曲VR/AR演示」等9項方案規劃與執行,運用本校之附設「京劇團」和「綜藝團」的專業展演團隊、教師的創作能量、學生的學習實務展演,以及劇團的傳統劇藝傳承,進而發展創新劇目與新科技(VR/AR)應用,使學校得以在特色上具有躍升之效益及達到永續之發展。

 

一、學校現況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為培養傳統表演藝術人才之學府,其前身為復興劇校及國光藝校,歷經兩校合併、改制、升格,成為全國唯一依據藝術教育法實施一貫制藝術教育之學校。本校各學系依據傳統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育理念及各專業特質,訂定各教育階段教學目標、課程與師資規劃、專業能力指標、專業實習課程內涵、展演創作等,以師徒傳習、專業適性、舞臺實踐、藝術涵養的教學理念,建立不同於其他表演藝術相關校院系科的教育特色,規劃實施12年、10年、7年一貫制學制之藝術專業學府。

    本校現設有全臺獨一無二專業學系及劇團,包括:

  • 創科設系60餘年最具中華文化代表的京劇學系
  • 傳承雜技百戲、結合傳統與現代肢體展現的民俗技藝學系
  • 文武場兼備、傳統創新全方位的曲音樂學系
  • 最具臺灣特色、在地典範的歌仔戲學系與客家戲學系
  • 精熟傳統與現代劇場技術的劇場藝術學系
  • 附設專業表演團隊-京劇團、綜藝團及青年實習劇團

    本校不僅是臺灣唯一傳統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育學校,同時肩負戲曲文化傳承使命,每年接受公私立文化與教育機構的委託,舉辦超過200個場次演出。師生齊心致力於傳統表演藝術的傳承、推廣、發揚,本著教學單位以傳承為主,以演代訓;展演單位以傳承、推廣為主,並與時俱進掌握市場展演脈動創新發展,足跡踏遍全臺各地的重要展演場館、公共空間、各級學校及民間單位,著力於社會藝文欣賞風氣的推動,與公民文化素養的提升,具有不可忽略的貢獻。

 

近三年於最具優勢特色領域之專業實務人才培育情形
    108至110學年度本校在推動特色專業實務人才培育方面,在教師層面透過教師專業研習及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參與,增進教師不論是學科素質及術科實務涵養,以利教學實務上有所精進及成效;在學生層面則特別注重演出的實務學習與經驗傳承,以透過實習演出累積經驗來印證所學,提升個人專業實力,有效銜接學生畢業後就業之路。近三年具體成果包括:教師專業研習、國際學術研討會、推動職場實習、學生專業技能輔導考證、教學助理制、創意展演計畫、產學合作、青年實習劇團、策略聯盟合作、國際舞臺發展、青年藝術文化外交及善盡社會責任等12項。

 

特色領域之專業實務人才培育情形

 

 

二、推動特色躍升之願景與目標

    基於對校務發展重點 的思考,結合校務發展中長程計畫實施進程,構思本計畫願景與目標,作為未來規劃具體行動方案之指導原則。在本校「承先啟後、精益求精」的校訓、宗旨及校務發展重點方針下,本校不僅能夠順利完成「培養優質戲曲專業人才,發揚傳統表演藝術」之教育目標,規劃特色躍升計畫願景為:「培育新時代傳統表演藝術人才」,為轉化為推動學校未來發展的實質內涵與具體作為,本計畫訂定三大目標:「提升學生多元競爭力、擴增戲曲藝術展演能力、加強在地關懷社會實踐」。以年度計畫確實掌握計畫推動階段性成果,並隨時依據外在環境條件改變,適時調整計畫目標及內涵,有效因應社會環境的快速變動。

 

願景與目標

 

 

三、特色躍升之規劃與具體推動策略

    瞻望本校推動實踐發展特色前景,面對世界潮流的變化時,應依校務發展委員會會議中,以整體性的思考、討論及決議的校務發展中長程計畫出發,有效整合各學系及三團之發展脈絡,聘請專案研究人員及行政助理,執行具體行動方案,監督各項計畫執行成效,審視校務的管考機制,以利整體校務發展之推動。

    本計畫的三大目標:「提升學生多元競爭力、擴增戲曲藝術展演能力、加強在地關懷社會實踐」,進而擬定「提升傳統表演藝術教育質與量」、「培育新生代人才與推廣戲曲藝術美學」、「開創厚實文化底蘊發展跨域合作」三大策略及9項方案規劃執行。

 

111年度方案

 

 

四、永續運作規劃及預期效益

    本校以「傳承並創新傳統文化藝術」為宗旨,並以「培育優質戲曲專業人才並發揚傳統表演藝術」為教育目標,故將依據本校「校務發展委員會」近中長程校務發展規劃,結合各學系及三團的培育、訓練、創作規劃、執行特色躍升計畫。尤其本校「校務發展重點」提及「拓展戲曲夥伴之發展合作」、「優化教學、研究發展及學習資源」、「加速國際化能見度」及「力行社會責任、實踐永續發展」等目標,都一再地強調規劃此計畫「提升傳表演藝術教育質與量」、「培育新生代人才與推廣戲曲藝術美學」及「拓展國際視野開創厚實文化底蘊發展跨域合作」等策略。

 

(一)、本校永續運作具體規劃如下:

  1. 拓展戲曲夥伴之發展合作

藉由戲曲表演專業發展合作,與各公私部門建立資源共享平台;將傳統表演藝術領域表現優質之單位、及對戲曲表演教育工作具有特色之機構,匯集為專業發展合作網絡。以致力提升雙方效能、促進專業發展、提升教育素質,以建立雙贏的新夥伴關係。
 

  1. 優化教學、研究發展及學習資源

整合本校豐富的教學、研究資源,向科技部或教育部等提出教學卓越計畫申請補助,以優化教學及研究之質與量。辦理國際大師工作坊或學術講座,舉辦整合型表演藝術研討會,並促成「表演藝術跨界」專書之編輯與發行。協助老師升等、提升教學品質,以發揚戲曲教育特色。
辦理具學校特色之「湖光山色藝術季」,以集結師生優質人才,促成舞蹈、音樂、國樂及戲劇之跨界演出,並擴大戲曲表演能量。充實教學軟硬體設備、建立優質的學習環境,以加乘學習及教學成效。

 

  1. 加速國際化能見度

在全球化趨勢下,「戲曲學院向世界走出去,世界才擁抱戲曲學院」。因此,拓展國際能見度、積極與國際知名表演藝術學府聯繫與合作、強化與國外姐妹學校的交流,以提升學生出國、外籍生來校、教師互換三大面向之交流,來逐步建構師生國際觀,實質加強本校國際化,提昇本校國際知名度。
 

  1. 力行社會責任、實踐永續發展

推行「戲曲與居住共生」模式、「攜老扶幼」計畫等,讓戲曲走進居民的生活,使長者重溫兒時回憶、幼者連結傳統文化的風貌,並激發社區新能量,喚醒居民對傳統文化藝術的深層感覺。
最後導入聯合國所列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期望在積極推動校務發展之餘,能兼顧環保、社會及經濟資源的永續利用,善盡地球村成員的責任與義務。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二)、其本校預期效益如下:

  1. 提升學生基本職能及人文素養,以利傳承及創新傳統技藝,另因應大環境的轉變及需求,培育更適合職場所需的專業傳統表演藝術人才。
  2. 提供完善學生學習環境的安全與資源,進行更多技藝學習及獲得更好的展演條件。
  3. 整合傳統藝術教學資源及出版教材數位化,透過數位教材整合平臺保存與分享,提供未來教師與學生的使用,更可以援助偏遠學校教師有充足的教材可供選用,進而帶入國中小學及一般大眾輔助其表演藝術課程,推廣傳統表演藝術,保有我國文化。
     
  4. 建立數位典藏平台,不論是大師班親授劇目過程教材、教師授課數位教材、各系/團展演影像資料等,透過數位典藏平台來承擔保存經典劇目之責任,進而提供其它學校教師傳授戲曲美學、專業教師與學生從學習經典劇目及推廣傳統表演藝術至大眾生活,以利完成「建立終身學習態度」及「善盡社會責任」的目標。
  5. 確立本校在傳統藝術中的獨特性及不可取代性,創造教師卓越教學、學生特色學習的校園文化,進而吸引更優質的學生就讀本校。
  6. 拓展地方特色與社區結合,衍生出具在地特色、獨一無二的教學內容,吸引更多學界與產業界合作,讓傳統表演藝術成為生活樣貌的載具,走出校園和劇場,更要為走向國際打下紮實基礎。
  7. 透過VR/AR科技演示的特色,吸引更多的潛在觀眾或民眾關注於臺灣傳統戲曲表演藝術文化,並透過VR/AR科技趨勢更將戲曲之美推廣至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