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2:歌仔戲學系《火燒紅蓮寺》

1-1-2:歌仔戲學系《火燒紅蓮寺》

永續發展目標

分項計畫

1-1-2 歌仔戲學系《火燒紅蓮寺》

活動名稱

火燒紅蓮寺

辦理單位

歌仔戲學系

活動時間

110年11月13、14日14:30

活動地點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木柵校區演藝中心

計畫特色與活動內容

廖瓊枝老師為國家指定的「重要民族藝術保存者」,本系選定《火燒紅蓮寺》作為110年特色躍升計畫的演出劇目,本劇是歌仔戲內台時期連本戲知名劇目之一,希冀藉由此劇的展演重現歌仔戲內台興盛時期的精彩舞台技術及表演藝術內涵,本劇製作特色如下:

  1. 精煉濃縮著名劇目《火燒紅蓮寺》,重現內台文本特色。民國3040年代,到戲院看戲是民眾重要的娛樂之一,因應目前劇場演出時間限制,將內台可連演數日的「連本戲」加以精煉濃縮,除重現內台文本特色外,並去蕪存菁編寫成現代觀的經典劇目。

  2. 運用現代舞台技術,再現內台機關變景。民國3040年代內台時期的機關變景,曾創造出令觀眾驚奇連連、目炫神迷的舞台效果。本計劃擬運用現代的舞台技術,將「真水雨景」、「神鷹吞劍」、「空中戰」、「劍光」、「劍箭」……等內台時期常用之機關變景更純熟地再現,創造令老觀眾回味、新觀眾驚訝的絕佳舞台特效。

  3. 廖瓊枝老師親自傳承,打造歌仔戲希望舞台。本計劃邀請廖瓊枝老師手把手親自教授技藝,除廖派唱腔特色之傳承外,更將當時內台的熱鬧盛況重新演繹。賦予當代年輕學子嶄新的體驗,為他們打造不同於廖派傳統的悲苦文戲,透過重現內台表演的實踐,培養年輕演員文戲唱腔與武戲動作兼容並蓄的實力,挑戰高難度的內台戲表演技藝,展現歌仔戲傳承的寶貴價值。

  4. 傳統與創新兼具,保留內台特色賦與當現代精神。本計畫從編劇、導演、音樂、舞台設計、演員到樂隊,不僅保留內台特色,除考察當年文史資料及訪談現存藝人外,更藉由當代主創者之思維,加以融合貫通開創兼具傳承與新意的《火燒紅蓮寺》風貌。

透過歌仔戲內台經典劇目《火燒紅蓮寺》之傳承,集結本系專兼任教師之智慧經驗,重新打造本劇之精華,參考各師知悉的經歷與見證,蒐集史料加以整理,開啟學生當年內台盛況之概念,依據參與計畫學生資質,重新編排可發揮學生強項的劇情,同時訓練武打動作技術,加以唱腔口白傳授,師生共同呈現展演成果。

本劇重點培育之主演人員有:許博淵、鄭力榮、黃聖云、劉宇祥、陳羿廷、林源信、王寓仟、吳妍菲、許家綺、何殷綺、何宣瑄、馮詩晴、蘇蕾亞、林羿辰、洪于婷等16人,幕前幕後動員了本校戲曲音樂系師生19人及劇場系師生51人支援燈光、音響、舞台特效等技術。

開放索票之當天晚上,兩場票券皆全數索取完畢,演出當天皆有超過九成的觀眾,幾近滿座。

藉由此齣戲的規畫製作、排練與演出過程中,看到本校各學系發揮其專業能力及合作無間的精神,共同攜手傳承臺灣傳統表演藝術文化,創建藝居共生之美麗風貌。

計畫績效

質化指標

  1. 集結本系專兼任教師之智慧經驗。

  2. 蒐集史料加以整理。

  3. 強化咬字行腔及琴師、鼓師技法傳承。

  4. 演員劇藝水準提升

  5. 音樂、唱腔運用之豐富多元化

  6. 拓展觀眾對傳統藝術鑑賞能力之視野開拓

  7. 體現當代歌仔戲劇場之兼容並蓄之美

計畫績效

量化指標

  1. 劇藝教師:6-10

  2. 本系參與演出製作師生66名。

  3. 劇場系師生51人。

  4. 學生:95-115人(含後台工作人員)。

  5. 觀賞之觀眾共計約1000人(演出2場)。

  6. 網路觸及率達萬人以上。

績效指標

說明

  1. 學習劇目1齣:《火燒紅蓮寺》。

  2. 透過此次《火燒紅蓮寺》演出製作之過程,具體達成集結本系專兼任教師之智慧經驗,重新打造本劇之精華,開啟學生體驗並重現當年內台歌仔戲盛況,同時訓練武打動作技術,加以唱腔口白傳授,發揮學生歷年來學習之綜合成果並完成質化與量化之效益提升。

  3. 該劇目將透過攝錄影為教材紀錄,另外也將透過本校影音平台供校內教師線上教學及愛好京劇人士線上欣賞。

精彩影片連結

http://fms.tcpa.edu.tw/media/109

 

 

 

 

瀏覽數: